北京时间10月8日晚7点,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美国当代女诗人露易丝·格丽克(Louise Glück),获奖理由是“她那毋庸置疑的诗意声音具备朴素的美,让每个个体的存在具有普遍性。” 瑞典学院的选择又一次出人意料。格丽克的名字并不在此前流传甚广的英国博彩公司2020年诺奖赔率榜上。在那张榜单中,法属瓜德罗普女作家玛丽斯·孔戴(Maryse Condé)和俄罗斯女作家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Ludmila Ulitskaya)位居赔率榜前两名,“陪跑王”村上春树排在第三,中国作家阎连科、残雪和余华亦在榜单前列。 这样的结果同样出乎格丽克诗作中文译者柳向阳以及出版社编辑的意料。诺奖公布后,柳向阳接受了第一财经采访,连说了两个“没想到”。 事实上,在获得诺奖前,格丽克已经是享誉国际文坛的诗人,拿遍各大重要奖项,比如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全国书评界奖、美国诗人学院华莱士·斯蒂文奖等。在中国,她有两本重要的诗歌选集《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和《月光的合金》,由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柳向阳认为,格丽克的诗“像锥子扎人”,“她的诗作大多是关于死、生、爱、性,而死亡居于核心,经常像是宣言或论断,不容置疑。”格丽克的诗中也少有幸福的爱情,更多时候是对爱与性的犹疑、排斥。 柳向阳告诉第一财经,将死亡置于核心地位,这也是“自白派”诗人的特点。这一流派的诗人坦白内心深处隐藏的一切,几位重要诗人,如西尔维娅·普拉斯(Sylvia Plath)等都自杀了。格丽克则被《哥伦比亚美国诗歌史》归为“后自白派”。“这些诗人很不容易,可以说,他们几乎是冒着生命危险在写诗”,柳向阳说。 格丽克1943年出生在一个匈牙利裔犹太人家庭,离开高中后曾进入沙拉劳伦斯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但都没有毕业。这可能与她曾经患上厌食症有关。她这样回忆自己在青春期时困扰自己的心理问题:“到青春期中段,我发展出一种症状,完美地亲合于我灵魂的需求。” 起初她以为饮食是一种能自我控制的行为,结果却成了一种自我摧残。16岁时,她意识到自己正走向死亡,于是在高中临近毕业时开始看心理分析师,几个月后离开了学校。此后7年里,她开始学习心理分析。格丽克曾说,这种能力对于诗歌创作大有益处,柳向阳则觉得,“心理分析正是格丽克诗歌的方法论”。 露易丝·格丽克的著作 视觉中国图
柳向阳介绍,希腊和罗马神话、《圣经》、历史故事等构成了格丽克诗歌创作的基本面,其中,希腊和罗马神话对她影响深远。 对于格丽克诗作的语言风格,他这样表述:“总体而言,格丽克在诗歌创作上剑走偏锋,抒情的面具和倾向的底板经常更换,同时又富于激情,其诗歌黯淡的外表掩映着一个沉沦世界的诗性之美。语言表达上直接而严肃,少加雕饰,经常用一种神谕的口吻,有时刻薄辛辣,吸人眼球;诗作大多简短易读,但不时有些较长的组诗。近年来语言表达上逐渐向口语转化,有铅华洗尽、水落石出之感,虽然主题上变化不大,但经常流露出关于世界的玄学思考。” 创作之外,格丽克一直有意抹去自己诗歌作品以外的东西,以免对读者的阅读产生影响,而且越来越决绝。 1995年早期四本诗集合订出版时,她写过一页简短的“作者说明”。此外,她的诗集都是只有诗作,没有前言、后记之类的文字。就是这个简短的“作者说明”,在柳向阳等人准备中文版过程中,她也特意提出不要收入新版中。柳向阳希望她为中文读者写几句话,也被谢绝了。她说,她对这本书的唯一贡献,就是她的诗作。此外,让她的照片、签名出现在诗选里,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