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2月29日,著名时装设计师皮尔·卡丹(Pierre Cardin)在巴黎一家医院逝世,享年98岁。 皮尔·卡丹和他的品牌,构成了中国人脑海中最早的时尚印象。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来,借着举办展销会、时装表演甚至募捐活动,皮尔·卡丹很快打开了知名度,也撕开了时装生意的一道口子。 1981年,皮尔· 卡丹在北京饭店举办首场对外时装表演
签署授权代理合同之后,1990年皮尔·卡丹品牌被正式引入国内,很快成为国人商务宴请和节庆仪式上的体面选择,“那可是皮尔·卡丹啊。”在赵本山和范伟1994年的小品《儿子大了》中,范伟有这样一句台词。三十多年前,全国的平均月工资不过几百块,而一套皮尔·卡丹的西装价格高达2000元。 凭借出色的设计天赋和商业头脑,借助中国市场,皮尔·卡丹很快借助建立起一个涵盖服装、化妆品、餐饮、家具等产业的“卡丹王国”。1981年,他以超过20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巴黎著名的马克西姆餐厅,并在两年后将餐厅开到北京,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批准的第一家合资餐厅。 彼时,包括Gucci、Chanel、Hermes、Dior在内的诸多国际奢侈品牌,都靠着商标授权进入了中国市场,但因为爱惜羽毛,很快收回了大批商标授权。没有及时抽身而退的,比如意大利品牌Valention就陷入了商标混战,仿冒品牌一度不下200种,直到2013年整装重返中国市场。类似的案例,还有鳄鱼、梦特娇等品牌。 不过,《纽约时报》2002年的一篇报道提到,大约有800多种带有皮尔·卡丹名字的产品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每年为他带来10亿美元收入。 伊夫·圣罗兰(左)与皮尔·卡丹(右)
作为迪奥先生的爱徒、与伊夫·圣罗兰有瑜亮之争的“时尚教父”,皮尔·卡丹曾三次获得法国时装界最高荣誉奖“金顶针奖”。这位天才设计师的“陨落”让时尚界人士不解和愤怒,一些人干脆嘲笑他是“杂货商皮尔·卡丹”。 皮尔·卡丹予以反击,称自己不曾跟银行贷款就建立起了商业王国,而那些曾经在上世纪70年代初名声显赫的独立时装设计师,反而纷纷成为财团和大品牌的附庸。 商标授权模式无疑为皮尔·卡丹创造了丰厚的利润,但副作用同样影响深远。在中国市场,由于大量采取授权模式,皮尔·卡丹的质量难以保障,价格定位混乱,导致品牌的高端形象受损。同时,部分非法造假者看中商机,开始大量生产销售山寨产品,一度导致冒牌现象屡禁不止。“在二级和三级城市,造假者尤其猖獗,他们的店面比真品还多,销售量比真品还大。”皮尔·卡丹品牌曾在中国官网声明中指出。 雪上加霜的是,年过八十的皮尔·卡丹也有意退出商业王国的一线经营。2009年,卡丹路公司以3700万欧元(约3.7亿元人民币)买下皮尔·卡丹的皮具、针织、皮鞋、手套四类品种在中国的商标权,之后出售产品授权成为皮尔·卡丹在中国的主要营销模式。 皮尔·卡丹的纪录片 《卡丹之家》(House of Cardin)在去年威尼斯影展期间上映
至此,率先进入中国市场的时机红利被渐渐耗尽。在今天的年轻人看来,皮尔·卡丹这个品牌,已经无法与起家时的高级定制沾边,甚至总和“造假”、“山寨”联系在一起。就在12月,因为在直播间售卖假货皮尔·卡丹羊毛衫,罗永浩发布声明公开道歉,表示假冒伪劣品牌与皮尔·卡丹没有任何关系。类似的投诉也不鲜见。据华商网报道,消费者在京东上的一家专卖店花800多元购买了皮尔·卡丹的西服,收到货后吊牌是皮尔·卡丹,但衣服内标却是花花公子,两者价格相差近一半。 尽管在过度商标授权之下,皮尔·卡丹品牌已经沦落至与清仓、甩卖相伴,但皮尔·卡丹这个名字,今天依然值得被铭记,而“卡丹王国”依旧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