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江西省临川二中教务处 黄卫民 今年9月15日,省政府新闻办、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江西省深化普通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作为全国第四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7个省份之一,我省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在此背景下,围绕着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下文均简称为“三新”),省内教育圈和家长圈密切关注教、考、招的相关信息的解读,学生个性差异、学科组合优劣势、高校招生要求、师资力量分配、走班教学管理等,都成为社会普遍热议的话题。站在学校教学管理层面,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关注问题、关注时间、关注个体。 一、关注问题 有问题意识,就会产生尝试寻找最佳解决方案的动力。 问题主要有两种类型: 第一种问题,是在旧的教育教学模式下,便一直存在的突出问题——“实验教学的滞后”和“阅读课程的低效”,在“三新”背景下,如何找准症结、实现突破? 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培育,离不开实验操作和阅读理解的有力支撑。目前,我们不得不正视的现实,恰恰是“实验教学的滞后”和“阅读课程的低效”难以有效推进。究其原因,根源在于地域经济条件和家庭教育条件的限制,其次是长期以来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和硬件配备上的困难。在“三新”背景下,“两限制”、“一偏差”、“一困难”,将进一步凸显省内各地市、区县教育教学质量的不平衡,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将限制部分学生个体的发展水平。 目前,我们只能竭尽所能,在可变之处下足功夫。首先要端正态度,扭转认识。其次,要结合新高考课程设置和考试要求,切实加强基础学科建设,积极探索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要的方案。例如,理化生教研组要进行新教材集体研讨,反复打磨对接覆盖面广、可操作性强、转化率高的新高考下的实验课程,利用实验课和课后服务时间加强对学生的规范化训练,每学期的学科周活动中,要在学生中开展有启发、有趣味的科学素养实操比拼活动。针对阅读课程的低效,在学校图书馆之外建设延伸到楼层和班级的“微型图书馆”,让学生时时处处有书可读,文字学科教研组要筹备开设阅读指导课,引导学生做爱读书、常读书、善读书的读书人。 另一种问题,是新的教育教学改革可能带来的问题——不增加老师、不增加教室的前提下,如何调节课务冲突?由过去的行政班改变为行政班+教学班的模式,如何做好教学管理的可控性、稳定性、有效性? 目前,全国都在着力化解大班额,绝大部分省份参与新高考综合改革,“选课走班”的实施,使各地普遍面临师资紧缺问题。不得不说,有效解决课务冲突是对学校管理智慧的极大考验。目前,我们的想法是通过设置形式多样的自习课作为调和剂来解决课务冲突。在分配教师和编制课程表时,要专门预留出学科自习课、公共自习课时间。师生按照对应课程名称、时间和地点上课和课后辅导,最大限度保证“选课走班”规范有序进行。 行政班+教学班双轨并行,以及选课组合的高自由度和多元化,使教学活动打破了原来的班级组织,弱化了行政班的班级建设与管理,给年级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我们解决的方式,是通过外部建立严格的教师和学生管理制度,强化责任意识和纪律意识,内部通过文化建设和社团活动,强化自我管理意识。外部管理方面,以行政班管理为主,教学班管理为辅,二者交叉、有机协调,精心制定量化管理细则,充分利用电子信息平台,严格规范考勤、纪律、卫生、作业、活动等日常事务管理,每周汇总通报,及时查找问题,减少波动性,增强稳定性,提升有效性。内部建设方面,注重培育认同感、自律性和凝聚力,通过多种形式的德育教育和校园活动,探索有效沟通——反馈机制,释放师生压力,增进彼此交流,促动双向成长。 二、关注时间 新高考综合改革带来的变化影响广泛而深刻,唯一不变的是高考考试时间。因此,我们要牢牢把握住“两个时间”,减少盲目性、随意性、被动性,争取更多的从容与自信。 首先,我们要充分关注合格性考试的时间节点,妥善解决授课进度与深度的问题。新的高考模式要求,高一下学期即5月份进行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四个学科的合格性考试;高二上学期即11月份进行政治、物理两个学科的合格性考试;高二下学期5月份进行语数外三个学科的合格性考试。 目前我们有三点计划:首先,开学前,各学科教研组和备课组应详细地计算合格性考试前本学科拥有的课时,精准计算完成课程内容所需的课时,在两个课时数量之间寻求教学进度与教学深度的平衡点。其次,开学后,各学科要对照教学进度表,合理规划教学、训练和复习,避免出现前松后紧、前紧后松现象。最后,合格性考试结束后,各学科教研组要深入细致地开展高考复习的相关工作。 其次,我们要充分关注学生的时间规划,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选课走班”后,行政班的班主任仍能直观了解全体学生必修课程的学习状况,但对于不同学生、不同组合的选修课程的作业布置、学生学习状态等情况,却难以做到个别把握——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六个学科的不同组合,有的整体上重理解和思维能力,有的侧重于大量记忆和背诵,学科跨度和考试要求的差别,会导致不同学生完成作业和预习复习所需的时间不同,那么,剩下能自主掌握的时间必然会存在很大差异。这一部分时间学生又是如何利用的,这样的规划科学不科学,效率高不高,是否制约了学生的发展?这一点上容易存在年级和班级管理的“真空地带”,我们一定要努力做到未雨绸缪。 因此,我们计划设置作业布置平台和信息反馈平台,解决信息不畅、效率不高的问题。首先,由各备课组集体讨论确定每天的作业布置情况,各课任教师在课前预留好当天的书面作业,并注明平均完成时间,上传至作业布置平台。行政班的班主任通过作业布置平台信息提示,发现本班某学生当天的所有学科作业总完成时长远远超过自习课时间,可与作业量最多的课任教师协商,适当减少该学科的作业量。其次,学生可通过信息反馈平台向年级主任、教务主任直接寻求帮助,敦促相关教师改进方式方法,尽力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三、关注个体 教育教学最重要的核心是人,是教师和学生。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一定要在关注学生的获得感的同时,充分关注教师的幸福感。 “选课走班”使选修课程需要在教学班内进行,学生的学习空间发生了很大变化,学习生活变得相对分散,面临的困难也相应增加。尤其是个别行为习惯不佳、心理波动较大的学生,难以做到排除干扰,自律、自主学习,久而久之便游离于任何一个班级之外,不利于其获得学业上的进步。因此,在强调学生自我管理的同时,我们应把教育教学管理的重心放在“融合”二字上,在新的环境中落实多元共管理念,除行政班班主任、课任教师、家长都要为增强教育工作出力外,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不同类型的班级管理工作,学会适应,学会交友,学会守则,建立班级归属感,增强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努力实现“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的教育愿景。 教育事业的基石是教师,所有的教育教学环节是由教师来设计,学生的成长进步,需要教师的全力推动。“选课走班”使更多的普通课任教师被推到教育管理的最前端,成为教学班的管理核心力量。“一岗双责”,不仅要求教师要自我加压、自我提升,落实因材施教,保障教学质量,还要求教师关注来自不同班级的学生的学习情况、情绪波动、身心健康等,高度配合行政班班主任的工作,与来自不同行政班级学生的家长保持有效沟通。工作量的增加和工作要求的提高,很容易增加教师的职业倦怠感,进而影响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学校、年级要在选配教师、研修晋升、考核机制、物质奖励和精神支持方面,给予老师充分的尊重、信任和支持,让老师在提升能力、提升价值的同时,找准定位,增强幸福感。 在高考综合改革的浪潮中,如何使“选课走班”方案平稳落地,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优质、均衡师资的保障下,获得更加全面、自由、健康地发展,让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实现新的飞跃,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其他省份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条件在实践中积极思考、调整完善。(黄卫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