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17年的摸索,生鲜电商行业尚未寻找到盈利的破题之法,但扩张脚步从未停歇,导致“烧钱”现象加剧,亏损不断。 近日有传言称“叮咚买菜已经开启大裁员”、“核心部门最高裁50%”、“采购50%,算法30%,运营30%,招聘10%-20%”、“强制给前置仓服务站员工排休”等。 1月13日,叮咚买菜对第一财经表示,上述消息不实,是没有事实依据和严谨数据来源的恶意猜测。“个别岗位变动属公司正常组织资源调整,部分岗位的招聘需求也在正常释放,目前业务都在正常运转。同时一线岗位不存在强制员工进行无薪排休的情况,平时会根据站点的工作情况,尤其是员工的意愿与工作强度进行合理地调整。” 经过17年的摸索,生鲜电商行业尚未寻找到盈利的破题之法,但扩张脚步从未停歇,导致“烧钱”现象加剧,亏损不断。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此前公布的数据,在我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中,88%亏损,7%巨额亏损,只有1%实现盈利。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造成生鲜电商选手们难以盈利的原因在于用户购买频次低、客单价低、履约成本过高等。 财报数据显示,叮咚买菜在2019年、2020年、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8.80亿元、113.36亿元、146.38亿元;净亏损分别为18.73亿元、31.77亿元、53.33亿元。 造成亏损的主要原因都在于履约成本过高。叮咚买菜2019年~2020年履约成本分别为19.369亿元、40.442亿元,占公司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9.9%、35.7%。履约成本主要由仓库租金、配送员工资等要素构成。 “在上海的业务已经实现盈亏平衡,但我们在控制毛利率、营销费用两个指标。该赚钱还是该扩大规模?离开规模谈盈利,这不是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逻辑。”2021年6月,叮咚买菜创始人兼CEO梁昌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一是规模的扩张,不仅是扩区域,还包括深度;二是商品供应链的改造;三是技术上的投入。 对于前置仓模式的成本,梁昌霖表示:“仓的建设成本,仓的水电费,仓内的分拣员、安全员、品控人员,配送到家的成本,以及退换货,所有的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约为15%。现在经营好一些的社区店能做到15%到20%,因为社区店房租比较贵,要招聘店员,要考虑顾客进店的环境舒服等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