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领域,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健康发展备受关注。近日在北京举行的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300余位国内外顶尖科学家、企业家代表参会,500多个机器人同台亮相,上千万人次观看网络直播……这里不但描绘了一副机器人全域感知、智能互联、深度认知的新图景,也孕育着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新未来。 本报记者 戴正宗 大型空间站机器人帮助航天员完成出舱任务;手术机器人通过人类的远程精密操控,为患者提供微创手术服务;智能仿生鲨鱼机器人,为人类水下探幽……在“共享新成果、共注新动能”的进程中,人与机器从“陌生”走向“共生”,正在创造一个个前所未有的奇幻景象。 作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领域,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健康发展备受关注。近日在北京举行的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300余位国内外顶尖科学家、企业家代表参会,500多个机器人同台亮相,上千万人次观看网络直播……这里不但描绘了一副机器人全域感知、智能互联、深度认知的新图景,也孕育着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新未来。 机器人正走进我们的“生活” 在约5.2万平方米的大会展区里,各路机器人精英齐聚一堂。徜徉展厅,记者看到,智慧车间里,工业机器人正在装配各种机器零件;宽敞的通道内,服务机器人正在代替安保人员巡检;模拟手术台上,特种机器人正在为患者做手术…… 在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记者发现,机器人有一双神奇的“手”。有时,机器人的手似人类一样灵活,可以弹钢琴、冲咖啡、写书法、拣鸡蛋;有时,机器人的手比人类更厉害,可以搬运数吨的货物、精准控制力度…… 本届大会,“情感交互”成为热门词汇。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智能传感等技术在机器人产业中的广泛应用,情感交流、人机协作已成为今后机器人的主要发展方向。 “如今的机器人已经具备一定情感。”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此间举行的主论坛“领航峰会”上表示,机器人智能化发展呈现多维升级的新特点,即:从单一感知向全域感知提升,从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升级,从单机智能向集群智能演进。 正如今年大会的主题“共享新成果、共注新动能”,机器人现在已经从制造业向非制造业方向发展,形成了全新的生活场景与创新生态。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曲道奎表示,从机器人市场分布和未来趋势看,机器人已经走出工业领域,向生活领域延伸和渗透,医疗、健康、教育、安全等服务领域逐渐发展和壮大。他认为,未来这些市场很有可能要快速超过工业机器人的市场。 机器人产业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正呈现新趋势。辛国斌援引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统计数据介绍,全球机器人产业规模从2016年的204亿美元持续增长到2019年的306亿美元,年均增长14.5%。特别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服务机器人逆势增长,2020年同比增长20.7%,机器人产业日益成为重要经济增长点。 强链补链,做强做优制造业 机器人自动搬送零配件、零件模块化自动合装、装配件全部无人配送,就连螺栓和轮胎都是自动拧紧……走进木星数字化“5G+工业互联网”工厂展台,记者看到,智能化工位占到全部工位数量的80%以上,生产环节全信息化闭环管理,能满足定制化生产要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数字化工厂目前广泛应用在航空制造、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烟草行业等诸多领域,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孪生技术体系。 除了“5G+工业互联网”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外,自主研发的“拳头”产品也成为了推动传统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锻造长板的重要抓手之一。 在北京力升高科技有限公司展台,记者看到了一款能够在1000℃高温环境中持续工作30分钟的耐高温消防机器人。据公司市场部负责人田喜介绍,作为公司首创和独有的明星产品,该机器人拥有多项耐高温防护专利技术,包括耐高温防护技术、耐高温运动底盘、耐高温环境传感检测技术、耐高温通信技术、耐高温特种作业功能等,彻底解决了消防机器人无法进入火场高温核心区域的“痛点”。“它可以替代消防救援人员长时间深入危险的高温火场进行火情侦察和灭火工作,极大地扩展了消防救援人员的作战范围和能力,填补了行业的空白。”田喜对记者说。 工业机器人的蓬勃发展,是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国际领先地位的重要抓手。经过近5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蓬勃发展。据辛国斌介绍,2020年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的44%,已连续8年稳居全球第一。2016年至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从7.2万套快速增长到21.2万套,年均增长31%。目前,国内工业机器人已在47个行业大类、129个行业种类广泛应用。家具、冶金、建筑、纺织、铸造、锻造、陶瓷卫浴等传统行业生产线上,机器人的身影越来越常见。 在锻长板的同时,我国还要补上严重受制于人的产业环节和关键领域短板,增强产业自主研发能力。在江苏苏州康多腹腔镜机器人展台,记者看到,手术机器人正在为一位模拟患者做手术。难以想象的是,这位身在北京的模拟患者,正在接受1000公里以外苏州市人民医院医生为机器人发出的控制指令。 苏州康多机器人有限公司医学部部长关金星告诉记者,这款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全部实现了自主研发,拥有专利200余项,彻底突破了国外核心技术“卡脖子”的束缚。同时,在实现国产替代的道路上,公司争取再用10年时间打造国际一流的手术机器人品牌,实现总装机量3000台、年手术量100万例、总销售额1000亿元的目标。 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与会者认为,中国具有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这是发展机器人产业最大的信心。不仅如此,金融和资本市场,如科创板、北交所的助力,这些也在支撑机器人的技术创新和新科技成果孵化和转化。“双循环”发展格局和“双碳”目标的提出,都在为机器人产业加速。 “所以无论是从技术到市场产品的变革,还是金融市场和外部环境,现在的发展机遇是前所未有的。”曲道奎认为,未来很多机器人产品技术不但要与国际同行并跑,更要实现领跑。 新一轮的产业支持政策也在酝酿之中。辛国斌表示,为加快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信部正在牵头制定《“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下一步,将着力推动以下工作。 一是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把握机器人技术发展趋势,共同突破机器人系统开发等共性技术,研发仿生感知与认知等前沿技术,推进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提高机器人智能化和网络化水平。同时秉承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互促共进的理念,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进一步完善产业技术创新链。 二是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在减速器、控制系统、伺服电机等关键核心零部件等方面筑牢发展基础,推动用产学研联合攻关,提升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的功能、性能和可靠性。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鼓励机器人标准化组织对标国际先进标准,持续推进机器人标准化水平提升。健全机器人检测认证体系,开展机器人功能、性能、安全等标准水平和行业认证水平。 三是增加高端产品供给。以应用需求为牵引,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更多地挖掘市场增长空间。面向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农业,以及家庭服务、公共服务、健康养老、特殊环境作业等领域的需求,重点推进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重点产品的研制和推广应用,拓展机器人产品系列,提升性能、质量和安全可靠性,推动产品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四是拓展应用深度广度。积极推动更多应用场景开放,在汽车、电子等已形成较大规模应用的领域深耕和开拓更多客户,在矿山、建筑、农业、医疗康复等领域对接客户需求,开发拓展新型应用产品和解决方案。针对特定细分场景、环节及领域,推动机器人系统集成商开发先进、适用、易于推广的定制化解决方案。鼓励用户单位和机器人企业联合开展技术实验验证,支持各方共同建设机器人应用推广平台,促进机器人企业与应用行业的精准对接。 据了解,世界机器人大会已成功举办6届,多年来,机器人行业在不断向着灵敏化、智能化、安全化方向快速发展,创新创业更加活跃,技术演进明显加快,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未来,机器人产业将继续支撑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助力人类社会迈向更美好的未来。
|